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闔上書的那一刻,我在想像著創作這本書的年代 (不就是現在嗎?)
書中有提到電車上的人在使用智慧型手機,
但 作 和 沙羅 卻很常用電話聯絡,以及使用語音信箱 ...
這是為什麼呢 ? 沒有 line, whats app, msn嗎?
沒有 email, 沒有簡訊嗎 ?
即使有, 在他那種彆扭的個性, 應該也是已讀不回吧。

我理解中的主軸在於人, 人和人的關係, 加上時間。
除了主線的故事之外, 我會不自覺注意起這本書對一些細節的描寫,
像是描寫不同朋友個性的部分, 
藍仔賣車的工作, 紅仔看起來好像是直銷的工作, 還有最後面那段在介紹日本車站的文字 ...
有點像在看旅遊書很新奇的吸收一些知識 ...
讓我想到之前去香港的時候, 也會觀察不同地方的人們的生活情狀
他好像就那樣把那些預想會很無聊的生活百態
變成了故事的情節的一部分
冷冷地看著出現的人物, 即使只是一個過場
但那時候的心情也烙成了一個形狀..

但我覺得最吸引我的大概還是在前一百頁左右我還沒有很進入這本書狀態之中的時候...
一個人甚麼都不知道, 甚麼也不是,
好想要跟過去的甚麼連結起來的感覺 .

好像自己就是森林中很沒有存在感的某一棵樹,
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被推著推著要去連結, 去找那個答案
我想看著書的人應該也會不自覺得投射在這個角色當中吧..
如果不去弄清楚...好像就會死掉了...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很能代表我對於2013年的感受..
就是離散...
習以為常的存在..就這樣消失了..
會驚嚇..會自我否定..也會往稍微好的地方偏移..
但整體來說..就是不見過了..死過了...
想像也好..真實也好..

「本当に深く心が傷 ついたときには,

言葉なんて出てこないものだよ」とつくるは言った

而在驚嚇之餘, 日子還是好好的過著..
不是因為認識到了缺點, 缺陷, 或包容了過錯..
而是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經歷的傷痛, 放逐在時間的流中...

讓我覺得, 這些情節中流露的孤獨和哀愁,
如果誰也來看了, 是不是也會有類似的感受 ...

 

然後, 結局我覺得是我喜歡的,

不管最後等著的人是誰, 或是不是有人,

在三點多他決定破壞規則打電話過去的時候, 

對於那樣憋扭的人,我就真的覺得沒有遺憾了。

arrow
arrow

    艾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