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我根本還沒有有看戲的興趣和習慣。 九年後終於能一睹這部經典的幾米繪本,超級期待。
找好了自己的位置坐下,不小心發現星空的林書宇導演坐在附近。
整部劇的主場景是月台、人物、記憶和想像錯置又相對的故事。
在第一首歌一下時就有點感動,因為舞蹈和人物的互動完整了我對這則故事的想像,
不然先前只是透過原聲帶的音符和人聲,
而現場明滅的光線,有意的走位和時句和台詞的低吟,
仿如開啓了一個通往地心的通路。
我們也變成故事的一個想像。
墮落的天使,失意的詩人,列車員,卡夫卡的測量員,愛上一個凡人的天使,貓,大象,兔子、企鵝,玩具兵。
我喜歡黑暗和海洋,
喜歡「或者」2個字,
喜歡看得見也喜歡看不見。
想像變成畫面,畫面連接成情節,情節構築成故事,在明滅之間。
第一個感動的點在失明前。
我想只是太愛這首歌和感受到每一句歌詞都是有意義的。
像是「象的死亡」,和後面不停對話。
很規律很舒服的欣賞台上的呈現。
覺得其他演員們都很強大。
另外覺得娃娃在台上演岀有自己的樣子,雖然我沒看過綺貞的,但那就像蘋果和櫻桃紅得不一樣那樣(偷劇裡的梗)
第二次哭泣是在最後吧,好像我一走進這個黑漆漆的世界後,就從沒想要結束,但音樂實在太搭太好聽了。
這部戲分成上下半場。
現場有販售節目書和原聲帶。
原聲帶因為買過03年版的不打算再多買
節目書建議看完之後再看。
我覺得也許我們都需要再不甚了解的當下
多一點點的想像。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