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_Danish_Girl_Poster.jpg
以現在對於性別認同的討論度跟接受度來檢視這部電影發生的二十世紀(1930年代),

就可以想像得到變性在當時有多麼辛苦,

當時在看這部電影的預告時就覺得這個題材很好看,

故事發生在兩個前衛的藝術家身上,

艾迪所飾演的莉莉在風景畫上已經有所成就,而他的太太葛雷塔則擅於肖像畫,但仍不及他。

莉莉畫畫時,即使是一個白色也會嘗試很多次來找到心目中理想的色彩,

而葛蕾塔在畫畫時有很強烈的主導性,如果模特兒本身不拘謹的話,也可以激發出不同的火花,

電影很漸進式地介紹了她們平常的生活,成就的不同,個性的差別,

接著,在某一次意外的情況,突然要莉莉角色扮演成女性,成為葛蕾塔筆下的角色,

也許是因為好玩,樂於嘗試,他們便有了這樣的合作,

在此之後,莉莉不只是換裝當模特而已

她開始羨慕著葛蕾塔的新洋裝,

甚至還偷穿他的衣服,當然也慢慢懷疑起自己為什麼這樣

這些突如其來的事情,彷彿無意間喚醒了她內心的另一個存在

當下的感覺是很難理解的,也難怪電影也是用這樣的節奏讓我們去感同身受

莉莉這樣的變裝在某種程度上是被鼓舞的,

因為這樣的創作素材提升了葛蕾塔在肖像畫的成就,

而莉莉自己也是不排斥的,他可以更知道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身為愛人的葛蕾塔,從與他親密接觸的頻次與程度,自然也能察覺到莉莉的改變程度

他也有過不諒解跟反抗,甚至不准許與她共枕的時候變成莉莉。

莉莉卻回說「只是不穿著莉莉的衣裝又如何,你怎麼知道我一直做著莉莉的夢」

相對於莉莉的勇敢,另一面就是葛蕾塔對於愛的詮釋

我記得在電影院裡全場第一個大叫的畫面是

莉莉以女裝身份出席一場盛會時,被一個男同性戀搭訕,還被強吻時,

又剛好被葛雷塔看到,

雖然這種巧合在八點檔也常出現,

但還是有些衝擊,包含了我怎麼了,他怎麼了的多方衝擊。

在內心黑暗的深處,像是地心那樣深的一個地方

某種開關喀吱喀吱的轉動了起來

也意味著,莉莉的自我追尋不只是影響他自己,

事實上也影響著她的愛人葛蕾塔,

而愛到底是愛著這個人,還是愛著她愛著我?

葛蕾塔希望有一個伴侶,能陪伴他出席盛會,一起為他的努力慶祝,

但他也同時知道他深愛的這個人,正在勇敢地面對自己人生的意義

也同時需要他的支持,即使他知道這樣的支持同時也是毀棄了葛蕾塔自己的幸福

他也不願意這麼早去背叛他們的感情,

(至少不要這麼早愛上莉莉的兒時玩伴)

而全心全意的支持她陪伴著她的手術與一切

在尋找手術機會的時候,

在那個時代,比較容易被認定是精神有問題,

但我覺得即使是現在,也很難完全被認同,

就像電影看完還是會有人覺得莉莉太自私,

我覺得那種覺得這個角色應該如何如何的想法,

本身不是以該角色為主體去思考他的自我實現,

而是從總體思考每個個體的經濟價值,但這太不人性。

只有你不從這是個問題來看待這些事情,

才會慢慢去理解為什麼莉莉他說出,

「是上帝讓我成為了女人,而醫生治癒我卸除了男性的偽裝」

也許到了這個時候,就沒有所謂接不接受的問題。

 

因為是真實故事改編,

看完還可以去看維基百科對照電影不同的地方,

但覺得電影應該已經很照史實來拍攝了

其中艾迪在男在女都詮釋得很合理,艾莉西雅也很厲害。

實在覺得是很好看。

12347681_784934531679534_1241512987472667233_n.jpg

 

 

 

arrow
arrow

    艾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