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364.JPG

  從離職到現在將近六個月的時間,業已到了只要出門就有收穫的階段, 「反正你知道你自己在做什麼 !」。幾個星期前我打開了履歷表,我沒有很認真把自傳或者學經歷的部分補齊,即使這樣子,我仍然會收到幾封希望我去面試的信函。我納悶,你們怎麼認定一個履歷表都隨便亂寫的人,就是你要找的人才?有時候,那些只是瀏覽卻沒要我的人,反而讓我介意。而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陣子,加上我自己會主動找些單位面試,有時候覺得一天的情緒轉折是來自於走出戶外面對陌生人群的時候,比如去面試,比如去參加志工活動跟陌生人聊天,透過無意的問答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給一個完全不了解的人聽。我就覺得我好像接上了世界的脈動,能稍微一起擺動思緒。

    去年底接了世大運的工作後,也想找不同但類似的事情來做,比如展覽活動,語言方面工作的應徵,比如這次的全大運。當初看到學校徵求志工的mail,我覺得自己出乎意料地適合,雖然我跟運動的淵源應該是上大學後才比較深,真的去接觸熱門的運動像是棒球,我應該還是個比較喜歡電玩,漫畫,下棋,看小說的人。我所謂的適合指的是能夠長時間配合,而且經過世大運的準備,我算是已經有點了解志工的需求和責任,能在短時間就上手雖然我還沒正式從事這樣的工作。這次全大運的工作內容大概在行前訓練時可以知道,而當天就是更確定工作能內容再作隨機應變。我果不其然被分配到資訊組,因為我曾經是資工系的校友,而且在研究所我們實驗室也協助當時的全大運建置成績系統。所以被分到資訊組就真的不意外,而在會場上真的可以感覺到不論是裁判還是志工或是選手都有種跟我不是同一類人的氣質。但即使我已經畢業多年,對於不時會被當成學生這件事,還是覺得很不好意思。(他們內心覺得你看起來是的感覺並非來自年齡,而是覺得你視覺上是學生,而這種感覺對於本不該是的人來說,比較算是一種否定我覺得)

    今天跟明天的項目是「韻律體操」,過幾天是「羽球」,今天基本上沒事,主要工作內容是 key 資料跟確認資料有沒有打錯。早上的選手只有 24個,而每個人各要比較「環」,「球」,「棒」,「帶」等四個項目。在不需要打成績的時間就可以在場邊看韻律體操,我的旁邊坐著另一位志工,還有一位羽球老師。 志工學弟是社會系的學生,而老師在台大開羽球的課。老師在一旁很像是在 twitch的實況解說員一樣,有老師在旁邊解說,才跟著能看懂這個選手的表演不好在甚麼地方,優點在哪裡。高分的同學身材多半纖瘦,表演時自信,不常犯明顯的錯誤,但也會看到一兩個身材不高,體型微寬的選手在表演,老師也會分享他覺得它們可能一開始是練競技體操的選手,可以看他們的地板動作非常扎實,但可能因為體重失控而轉換跑道。除了注視賽場上的表現,也會看看不同的學校有什麼資源,例如成績好的學校的教練是國外的選手,而沒有這樣資源的學校通常是仰賴畢業學姊的幫助。目光移動到觀眾席上,寥寥無幾。會坐在現場的人可能是選手的親友,也可能是未來的小選手。即便是全國大專院校的體育盛事,這個項目還是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或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在看之前不知道韻律體操是什麼,如果沒有電影翻滾吧!男孩,我可能連體操是什麼的概念都不見得有。

    早上的賽事比的是環和球兩項。要在一定的時間內搭配指定的道具做出一些指定的動作,計分有加分和扣分兩種,但詳細怎麼評判我不太了解,以旁觀者來看,如果動作很創新,很有難度,而且能成功完成設定的動作,應該就會拿到不錯的分數。而我們的工作就是當成績計算出來之後,把成績輸入到資料庫,現場會有兩塊投影螢幕即時顯示成績。可以想像如果是以前要計分並且讓現場能馬上更新資訊一定需要很多人工作業。而現在透過官網,APP,或者現場即時投影,更聰明且相對簡單的解決了計分的問題。

    雖然我自己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比如很多志工們都在做發便當,搬椅子,諮詢,報幕的工作,我感覺自己幾乎沒事,或者我覺得自己根本離所謂的體育人士很遙遠,不管外界覺得你是會電腦的人,或自己以為自己是。但在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並不這麼回事,我們穿著一樣的制服,一樣的志工證,其實身上就被印著一樣的符碼,再加上我的膚色看起來是飽受日曬的樣子,居然有人在閒聊的過程中問我,你平常從事甚麼運動,更甚為之的還問了,你是哪個校隊的,讓我哭笑不得,以前我頂多在早餐店被一視同仁的老闆娘當成早餐店老闆娘口中的帥哥,但沒想到當了一天志工,不但沒有做什麼事,吃了個雞腿便當,還被問以前是哪個校隊的,可能因為只有熱愛體育的學生才會這樣花費假日的時間來幫忙完成體育活動。像我這樣平常只是看看棒球的鍵盤體育人士,剛好又一堆閒暇時間,看來真的是怪人中的怪人,例外中的例外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