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jpg

我是為了「消失」去看的,「消失」這兩個字有著莫名其妙的吸引力

而且我看了兩次喔。

第一次去看的時候,我只看了幾個片段,因為是晚上11點的。

我旁邊坐著一個一直在滑手機的男子,雖然我覺得他很惡劣。

但是我睡整場也不遑多讓。(那排就我們兩個人)

結束的時候我看到一堆人爆哭,但我不知道為什麼

不覺得那音樂輕緩舒服地很助眠嗎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沒有看到「時間」

我只看到「電話」消失,看到「電影」消失,

隱約知道友情跟愛情的記憶也都置換了

但其實我沒有像第二次看的時候那麼全面的理解故事發生的邏輯

甚至連男女主角因為電話認識都沒看到

只看到宮崎葵說他不希望電話消失,因為電話消失的話,他們也不會相遇了。

而映畫變成書的畫面我也沒有看到,我也沒有看到濱田岳一直借影片給他看的那段

總之我什麼都睡掉了,

為什麼我今天又去看一次

除了補完劇情以外,

我覺得這部電影讓我喜歡的原因是在於佐藤健知道自己得絕症的那個反應

他先是幻想自己會很激動沒有辦法接受瘋狂

然而實際上他很平靜,

簡直跟我想得一模一樣

我一開始也是覺得這演得太誇張了吧,

但當他又回到病院的場景的時候,

我就覺得自己會喜歡這部作品了。

而這是我想看第二次的原因。

第二次看的時候,

就好像重唸一次大一

什麼都有經歷過的感覺

一開始本來座位在我旁邊的陌生女子

我一看到她臉上有點尷尬的表情

他旁邊的空位

和前面的女性友人

我彷彿看過這一幕一樣

等待著事件發生

他問我,先生你一個人來看嗎? 略微不好意思

我笑笑地說對啊

然後跟他的朋友換了座位

我已經知道他是個郵差,要死了

騎車騎到一半突然跌倒,還好只是腳踏車。

我知道他在醫院的反應

第二次看,會有一種很「宿命論」(Fatalism)的感覺

歷史是不會改變的,他會在該發生的時候發生

我在該笑的時候還是笑了

還是有一樣的困惑

終於故事線在還有精神的時候

一一拼湊起來。

我覺得這部電影會很容易讓人投射在裡面

貓有名字,朋友有名字,但是男女主角沒有,

連佐藤健分飾的另一個角色也只是「惡魔」

雖然我幾乎不是為了「貓」來看這部電影

「貓」一直隱含在電影裡,

多是在用肢體動作在誤導或者戲弄觀眾,

但感覺這故事

不是努力在刻畫一個沒有「貓」的世界,

而是在描述事物的有限性

是在透過感情的羈絆來描述主角為什麼不希望貓消失

有些事情是不能「讓渡」來換取渾渾噩噩的一天的,

覺得不是生命凌駕了藝術

而是在重要的事情一直都被剝奪了以後

突然感覺到

即使我這個人不在了,也希望讓那樣的愛留下來

畢竟貓,對於他來說,不只是一個生命

也是一個長久以來的陪伴

也是斡旋在家庭中很不尋常的存在

 

但我覺得這部電影讓我很喜歡的是那種怪裡怪氣的氣氛

看似很簡單可以簡單地劃分出架構

步調緩慢地讓人想睡

但卻又什麼事情都不想講清楚

我還是不知道他們家人之間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分手

好像沒辦法很具體的描述這些情感

因為當說出來不想消失的是流竄在世間的愛還是什麼很確定的文字

就覺得是一種褻瀆

好像就是要這麼曖昧不明,不明不白地

最後佐藤健死掉了嗎?沒有很肯定地說

但是活過,就留下了一些足跡,一點證據

多多少少有著感謝,有著難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觀賞
    全站熱搜

    艾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